人的社会性和个人自由的关系【02】
2020-07-26 05:27:05
  • 0
  • 0
  • 3

  毛泽东接受的是西方更加激进的社会改造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样也采用更加激烈的战争方式的武装斗争来改造中国社会。毛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时,也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把社会改造的眼光放到广大的农村,把广大的农村民众组织和动员起来参加到改造社会的革命运动中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949年以后建立起以共产党为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的共和国与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建立的共和国之间最大的不同是把国家的权利基础放在“人民”(以工农为基础包括了其他各阶层的广大民众)之上。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最广泛的组织和动员。从而把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组织起来投入社会发展中来,为中国工业化和现代社会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条件。领导中国国家的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社会为理想目标。这个思想在中国其实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

  中华文化的儒家思想中,几千年前就有类似的“大同世界”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实践的条件。但是“天下为公”的重视社会利益,可自觉限制个人自由的思想却已经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深深的影响。所以当以共产主义社会为理想目标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被主流思想认为是一种恐怖的幽灵)进入中国以后能够被一些人接受,虽然很多人可能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也没有深刻的了解。但是经过共产主义者的改造和宣传以后,马克思主义被认为是可以给劳苦大众带来幸福生活的福音,能够被中国广大民众所接受。

  共产主义理论对人的社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是一种理想的未来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完全放弃个人自由,服从社会需求,成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人。这个社会性要求距离当今社会现实太远。以至于人们把它当成为一种空中楼阁和政治口号。按照这种理想要求组织社会民众,结果非常不理想。在前苏联的90年的社会发展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30年的社会实验中都没有能够取得成功。

  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取得国家的领导权以后,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希望完成中国社会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发展。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中国社会无论在工业化和社会繁荣等方面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很不理想,特别是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问题无法解决。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个社会实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文化大革命运动彻底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把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当作中国唯一合法的思想来统治中国社会。结果带来强烈的社会混乱和经济发展停滞。

  中国执政党认识到共产主义的社会性大大超前于社会发展,制约了人们的劳动热情,生产力的发展受到限制。所以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发展模式,而改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在宣扬高度社会性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同时,也允许人们以一定的自由度为个人利益,为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努力。允许公有制和私有制共同存在,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社会模式被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这种社会模式下,经过一系列的国家管理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短短的30多年基本完成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社会从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还远远没有完成,但是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比较合理化的轨道。这个社会发展趋势是一个比较肯定的事件。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